中新网10月29日电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29日表示,从2015年起,全国337个城市1436个点位均开展臭氧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臭氧污染虽然有所上升,但以轻度污染为主,总体处于可防可控状态。
29日上午,生态环境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通报近期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刘友宾介绍,不久前生态环境部公布了9月和1-9月份全国空气质量,部分地区出现了一些波动。生态环境部组织专家对这些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受比常年同期偏高气温的影响,全国o3浓度同比上升,优良天数比例同比下降。2019年9月,全国平均气温17.7度,比常年同期偏高1.1度,其中北京、天津、吉林、内蒙古、湖北等省市的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或次高水平。受高温、较强光照影响,日间o3浓度明显上升,导致优良天数比例下降。
初步分析显示,2019年9月,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首要污染物为o3(8小时)的天数约占污染天的95%以上、23个重污染天的40%左右,其余重污染天的首要污染物为pm10,说明9月日均空气质量主要受o3浓度影响。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o3浓度为157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3.6%,优良天数比例同比下降14.7个百分点。
对流层(近地层)臭氧是一种典型的二次大气污染物,人为排放的极少。地面臭氧主要来源nox和vocs在热和太阳光作用下发生的光化学反应。在前体物nox和vocs较高的情况下,夏秋季由于温度高、太阳辐射强容易发生臭氧污染。我国标准规定臭氧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为160微克/立方米,与发达国家基本相当。从2015年起,全国337个城市1436个点位均开展臭氧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臭氧污染虽然有所上升,但以轻度污染为主,总体处于可防可控状态。
其次,降水偏少和气象条件不利,导致颗粒物浓度上升。2019年9月,京津冀地区大气静稳指数同比升高约50%,其中北京市静稳指数同比升高约40%,大气扩散能力明显下降。特别是在2019年9月下旬,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了持续一周以上的静稳、高湿和逆温天气,导致污染物的持续累积和转化。
刘友宾介绍,针对上述情况,生态环境部下一步将推动以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以nox和vocs为重点的多污染物协同减排,积极推进产业、能源、运输和用地结构的优化调整。
刘友宾秋表示,冬季已来临,气温下降,o3污染水平下降。特别是进入采暖季后各类污染物的排放强度将进一步增加,气象条件转差,pm2.5成为决定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生态环境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对重点行业采取差异化分级管控等措施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以抵消采暖排放增加和不利气象条件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