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林芝市墨脱县果果塘大拐弯处极目远眺,目之所及皆绿意葱茏,林海翻卷起层层绿浪。行走在藏东的高山峡谷间,层林已染上点点秋意,群山叠翠流金,美不胜收。从拉萨市北环线经过,路边的拉萨北山恢复造林点上,繁花盛开,绿草如茵,美景令人心旷神怡……金秋时节,雪域高原“美”出了别样风情,这是我区大力推进林业和草原生态保护工作绘就的生态美景。
近年来,我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贯彻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观念,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全力推进生态修复治理,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为建设美丽西藏创造了良好生态条件。
今年以来,我区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草原奖励补助、天然林保护工程管护补助、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等资金约50.11亿元,对增加农牧民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等发挥了重要作用,确保农牧民群众吃上“生态饭”、走上致富路。
保护优先,留住自然生态之美
白玛次仁是林芝市米林县丹娘乡的一名护林员,常年居住在丹娘乡鲁霞沟沟口,全天24小时尽责值守。
护林员这一职,责任不小。白玛次仁担任护林员一职后,认真细致地调查了解山情、林情和民情,坚持每天巡山查林,跑遍了辖区的每一道山沟、每一片林地,把地理位置、林木种类等都熟记于心。
他通过耐心细致的宣传走访工作,使广大农牧民群众逐步提高了爱林护林和保护生态的意识,在鲁霞村形成了保护森林资源、严禁破坏、护林防火、警钟长鸣的良好导向,为护林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像白玛次仁一样坚守岗位、保护林草资源的护林员在我区还有很多很多。今年以来,我区共落实各类林业护林员岗位28.91万个,现有公益林专业管护站208个和羌塘保护区专业管护站73个。
我区林草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得益于广大护林员队伍的履职尽责,90%以上的森林、湿地基本保持原生状态,沙化土地扩展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野牦牛、藏羚羊、黑颈鹤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呈恢复性增长,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和过火面积呈下降趋势,天然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
强化监管,确保林草资源安全
林草资源既是生态之基,也是财富之源。
今年以来,我区各级林草部门狠抓林草资源管理,切实增强执法监督能力,确保林草资源管护无盲区。
——对林草资源实行网格化管理,落实管护责任区和责任人,全区1063万公顷公益林、435万公顷湿地、4万公顷沙化土地得到有效保护。
——全面落实森林资源一张图、采伐限额和占使用林、草地、自然保护地审批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将符合条件的林地、湿地、草原等全部划入自然保护地范围。
——及时发布森林防火戒严令,开展冬春季森林草原防火期检查工作,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巡逻工作,规范小叶杜鹃等野生植物采集行为。
——强化对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森林防火、林草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确保林草资源安全。
——开展违规占使用林地、草地和自然保护地督查工作,开展野生动物保护专项巡护行动,加大打击力度。
绿色发展,林草保护与脱贫攻坚共赢
日喀则市南木林县生态示范园,是自治区“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工程的启动地和示范点,也是日喀则市倾力打造的雅江两岸百万亩生态区建设示范工程。
秋日时节走进这里,数万亩生态林郁郁葱葱向阳生长。艾玛乡柳果村贫困群众赤列和妻子正在给林地浇水,夫妻俩在这里干活,每人每天有100多元的收入。据赤列介绍,在生态示范区工作之前,他在外地打工,赚的钱不多。自从来这里工作后,每年有1.3万元的固定工资,3月—6月是植树的繁忙期,每天还能多拿100元的工资。
在园区的另一边,护林员西洛和同事们正在园区内巡逻,2016年,西洛等11名柳果村的贫困群众被吸纳成为护林员,每年的工资和生态岗位补贴解决了家里的大问题。西洛说,园区的建设不仅改善了家乡的环境,也让他们吃上了“生态饭”。“种了这么多树之后,我们乡里的环境有了很大改善,风沙小了,气候也好了。我们在这里当护林员,每天在园区巡逻,做好管护工作,每年有1万多元的工资和补助,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西洛激动地说道。
赤列和西洛通过参与护林工作增收致富,这是我区群众转变观念,依托生态资源,享受生态红利的一个个缩影。
据统计,目前,全区共有66.7万个生态岗位,2016年以来,共安排脱贫攻坚生态护林员岗位122.34万人次,共增加贫困农牧民收入40.05亿元,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成为生态卫士,成为生态建设的“主力军”,真正实现了林草资源保护与脱贫攻坚的共赢。(记者 潘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