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多种类型自然保护地以及集体林占绝大部分的土地上建国家公园,是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必须要跨越的难点。八闽儿女谨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体制机制改革,大胆创新,先行先试,着力破解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的矛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在南方集体林区建立国家公园探索出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优化整合,新体制汇聚治理新合力
武夷山国家公园试点区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拥有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居世界大陆区系前列。
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林雅秋说,试点区涉及原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曲溪上游保护地带、光泽武夷天池国家森林公园等多种自然保护地类型。它们分属不同的部门与地方政府,存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等问题。
武夷山国家公园坚持改革驱动,创新赋能,在全国率先出台《武夷山国家公园条例(试行)》《武夷山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管理暂行办法》;规划引领,编制《武夷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以及生态保护、科研监测等5个专项规划;规范护航,制定国家公园管理、生态保护修复等11个规范标准,以及资源保护、科研监测、旅游管理等11项配套管理制度。
2017年,福建整合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武夷山景区管委会有关职责,组建由省政府垂直管理的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初步实现机构整合和统一管理。2019年,又在试点区涉及的6个主要乡镇(街道)分别设立国家公园管理站,管理站站长由有关乡镇长兼任,同时相应成立6个执法大队,与管理站合署办公,形成管理局与属地政府分工合作、协同高效的管理模式,既解决了管理架构短腿问题,又有效整合地方政府资源和力量。
闽赣两省还积极探索跨省联保机制,成立联合保护委员会,研究跨省创建武夷山国家公园可行性。
保护优先,新模式开启绿色新篇章
“在推进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建立严格系统的生态管护新模式。”武夷山国家公园执法支队副支队长吕兆平说。
武夷山国家公园运用卫星遥感、航空摄影、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建设集资源保护管理、生态环境预警、应急反应处置于一体的立体式监管体系,按照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奖惩的“五定”管理机制,加强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全天候巡查监管。同时,加强园区水文、大气、土壤、动植物及有害生物、疫源疫病、森林火灾、地质灾害等动态监测,为科学保护管理各类资源提供依据。
福建省在公园试点区实行集中执法,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行使的资源环境保护管理方面的行政处罚权集中交由国家公园管理局行使;开展联动执法,联合地方有关部门对 “两违”、茶山整治实行联合巡查、联合执法;完善司法协作,建立省级公检法司办案协作机制,设立南平市驻国家公园检察官办公室,推进资源环境公益诉讼及刑事案件快立、快侦、快诉、快审。
经过4年多试点,武夷山国家公园试点区森林植被原真性、完整性得到加强,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森林覆盖率达96.72%;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增加,新发现雨神角蟾、福建天麻两大物种;地表水、大气、森林土壤各项指标表现优异。
协调共赢,新理念孕育发展新动能
眼下,在武夷山国家公园,随处可见“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远离化肥农药、施用有机肥”的生态茶园。传统老茶乡飘出了生态新茶香。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既要保护生态,也要百姓增收。”林雅秋说,在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中,当地大力探索“两山”转换新路径,建立互促共赢的保护与发展新机制,“我们采用‘10%面积的生态产业发展,换取90%面积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管理模式,支持武夷山发展壮大绿色产业,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共赢。”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武夷山国家公园主动对接武夷山全域旅游布局,利用九曲溪上游生态漂流、青龙瀑布、十八寨等旅游资源,引导村民发展森林人家、民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生态观光游和茶旅慢游,拓宽公园辖区村民增收渠道。
“国家公园为公众打造了亲近自然、体验自然、融入自然的平台,成为公众生态体验圣地。”林雅秋说,经过4年多的试点,武夷山已从一张旅游名片成为全民共享的国家公园生态品牌,有效提升了城市招商软环境和绿色竞争力,推动点绿成金,促进绿色富民和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支撑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增长点。”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秀美的九曲溪静静流淌在武夷山国家公园的怀抱,闯过铺满荆棘改革的道路,国家公园的前方已是一片鲜花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