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6月2日讯 独山地处贵州省最南端,总面积2442平方公里,总人口36万,其中布依族、苗族、水族等少数民族占75%以上,属于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滇桂黔石漠化治理片区县。独山森林资源丰富,现有林地面积249万亩,占国土面积的67.9%,2018年森林覆盖率为61.84%。近几年来,独山先后开展了刺梨科技示范种植及加工利用、油桐良种选育、海花草科技示范种植、无患子科技示范等项目建设。通过科技示范,林业产业科技支撑成效显著,有力带动了林业产业扶贫、造林劳务扶贫、生态护林扶贫、生态旅游扶贫、生态补偿扶贫、林权流转扶贫等脱贫致富新路径,让贫困户从林业产业发展中得到了更多实惠,为独山脱贫攻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加强科技示范带动作用,5月20日至23日,国家林草局科技司组织林草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赴贵州独山开展科技扶贫工作,中国林科院研究员张华新带领9名科技服务人员跟随服务团赴独山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在独山服务期间,科技服务人员赴影山镇、基长镇、麻尾镇等乡镇对接项目合作单位和建设人员,扎实推进科技扶贫项目实施;深入乡镇村组和山头地块,积极开展技术咨询和现场培训,针对林农生产上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对症下药;进村入户开展调研工作,与林农坐一起以心交心,了解情况,科学指导群众发展生产。
服务延伸,献计献策解难题。为全面推进刺梨、油桐、山苍子等林产品生产、销售一条龙服务,科技服务人员开展了全产业链帮扶,重点从基地良种选择、高效栽培、病虫害防治、加工利用等技术领域以及产业配套、产品市场等产销环节进行全产业链技术咨询和精准指导,解决林农和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和市场难题。针对产品滞销和产销对接问题,科技服务人员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积极联系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单位以及相关企业,搭桥牵线,对接产品加工、销售事宜等,已有多家企业与独山当地初步达成建立加工生产线意向和对接产品销售事宜。在与独山县委、县政府的座谈会上,科技服务人员针对独山林业产业发展方向,建议加快技术更新换代,延长产业链,增强产品附加值,推进企业提质增效;针对扶贫长效机制,建议加强林农技术培训,培育致富带头人,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农技人员;针对市场问题,建议主抓特色产业,细分市场供需,搭建销售平台,发挥新兴媒体作用,加强产品宣传,拓宽销售渠道等,建议得到了独山县委、县政府的高度评价。
山村把脉,聚焦特色出质量。紫林山村位于贵州省都柳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和紫林山国家森林公园腹地,周边区域具有丰富的原生性泥炭藓(即水苔)沼泽湿地生物资源和森林资源。水苔种植是紫林山村的第一主导产业,面积达3500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在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精准扶贫中发挥着支柱性作用。紫林山村水苔产业发展较为粗放,产业效率整体低下。针对紫林山村水苔种植问题,科技服务人员向村委会、群众提出了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建议,针对水苔杂草管理问题,建议使用水苔种植苗前、苗后高效零残留绿色除草剂,采用园艺地布、工程无纺布等材料封闭土壤杂草,通过基质建植水苔,并利用种前多次杂草促萌灭除,持续降低土壤种子库杂草种子量,最大程度降低杂草量。针对品牌弱化问题,建议建立水苔生产链关键环节工艺式流程化管理,加强水苔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及种质优选,从产量和品质目标性状入手,建立水苔优质高产标准化示范区。
企业问诊,依靠科技谋发展。贵州鸿发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全国首家油桐产业化经营企业,在独山建立了万亩油桐基地,主要致力于油桐种质资源库建设、高产抗病油桐新品种研发、油桐良种扩繁、林下经济产品培育以及桐油环氧树脂—环氧沥青、桐饼高效有机肥利用等油桐产品开发,解决了当地231名人口就业,户均年收入增加3万-5万元,带领百姓走上了致富道路。2017年至今,亚林所持续为企业开展油桐抗枯萎病良种选育与更替,克服了枯萎病对企业的严重影响,帮助企业从濒临崩溃转变为健康发展。此次科技扶贫中,科技人员冒雨奔赴企业油桐基地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针对前期油桐林遭受冰雹,部分油桐嫁接幼苗严重损伤情况,专家现场培训林农修剪枝叶、采用愈合剂处理部分植株嫁接幼苗等,指导企业如何保障产量、如何避免“大小年”现象,提出了增加施肥与尝试用激素诱导花芽的建议。此次进企业,亚林所科技服务人员正式与企业商议组建油桐科技产业研究院事宜,共同开展良种选育协同攻关,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发,改建加工设备生产线,开展油桐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等。(中国林科院)